為您的寶寶選擇最適合的嬰兒包巾 - 新手媽媽的最佳選擇!

挑選理想嬰兒包巾需要考慮多個方面。希望以下的建議能夠幫助新手媽媽們選擇到合適的嬰兒包巾,讓寶寶在舒適、安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。

1. 適合寶寶肌膚的材質

選擇嬰兒包巾時,要特別注意材質。選擇柔軟、親膚、吸濕性好的布料,例如棉、竹纖維等天然材質。這些材質能減少對寶寶嬌嫩肌膚的刺激,為寶寶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。

2. 安全無毒的染料

確保嬰兒包巾的染料無毒無害,選擇無甲醛、無重金屬等有機或低敏的染料。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在使用過程中吸入或吞嚥有毒物質,保障寶寶的健康。

3. 經久耐用的品質

優質的嬰兒包巾應具有耐磨、不起球、不褪色等特點,能夠經受長時間的使用和洗滌。這樣可以讓新手媽媽們更放心地使用,不必經常更換包巾。

4. 適合不同季節的厚度

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選擇適合的嬰兒包巾。夏天選擇較薄的包巾,以保持透氣性;冬天則選擇較厚的包被,以確保保暖性。適當的厚度能讓寶寶在不同季節都保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
5. 方便使用的設計

選擇具有方便使用的設計,例如磁扣或魔術貼等簡單易用的扣子。這樣可以讓新手媽媽們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更省力省心,特別是在換尿布或翻身時,能快速完成操作。

6. 多功能性

挑選具有多功能性的嬰兒包巾,例如可以作為襁褓、毯子、哺乳遮等使用。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購買其他產品的成本,還能為新手媽媽們提供更多方便,讓照顧寶寶變得更簡單。

7. 美觀大方的款式和顏色

選擇美觀大方的款式和顏色,讓嬰兒包巾成為寶寶的時尚配件。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寶寶性別挑選合適的顏色和圖案,讓寶寶在舒適的同時,也顯得可愛時尚。

8. 易於清潔

選擇易於清潔的嬰兒包巾,以便新手媽媽們能夠輕鬆保持包巾的清潔衛生。選擇可機洗、快乾、不易沾染污漬的材質,有助於維護寶寶的健康和舒適。

9. 品牌口碑與售後服務

挑選具有良好品牌口碑和售後服務的嬰兒包巾,可以讓新手媽媽們購物更放心。在選擇時,可以查閱其他消費者的評價和建議,並了解品牌的售後政策,以確保購買到高品質且值得信賴的產品。

而酷咕鴨的懶人包巾就具備了以上特點,其相關產品的介紹如下:

  1. 一體式設計:懶人包巾採用一體式設計,方便新手媽媽輕鬆包裹寶寶,無需擔心包裹方式或繁複的步驟。
  2. 適合新生兒至6個月大的寶寶:這款包巾適用於新生兒至6個月大的寶寶,能夠提供適當的支撐和舒適感。
  3. 安全舒適的材質:懶人包巾使用安全舒適的材質,保證寶寶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性。
  4. 適當的緊度:包巾可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緊度調整,以確保寶寶在包巾內保持舒適的姿勢。

超多款式可供選擇:

綜合以上所述,這款懶人包巾無疑是新手媽媽的理想選擇。其一體式設計、安全舒適的材質、適合新生兒至6個月大寶寶的尺寸以及可調緊度等特點,讓媽媽們能夠輕鬆照顧寶寶,並為寶寶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睡眠環境。

選擇酷咕鴨的懶人包巾,讓您與寶寶共享美好的成長時光。

如果想了解更多酷咕鴨的訊息,可以到官網上或是臉書諮詢他們的客服人員喔



KUKU81CDC155RG1

新生寶寶的懶人包巾的選擇至關重要,這不僅關係到寶寶睡眠的品質,還直接關係到寶寶的健康成長。 新竹棉麻混紡寶寶睡袋推薦

因此,在選擇包巾時,建議選擇優質且柔軟的棉質材質,並且注意包巾的大小和寬度是否足夠,以確保寶寶完全被包裹,提供更好的安全感。 2023冬季保暖布薄款包被推薦

酷咕鴨是一個專注於嬰兒用品開發的品牌,懶人包巾採用高品質純棉材質,非常柔軟舒適,適合寶寶使用。 2023有機毛巾布蝶型包巾推薦

此外,酷咕鴨的包巾採用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棉質材料,徹底解決細菌和病毒對寶寶的傷害。同時,包巾大小和寬度設計合理,可完全包裹寶寶,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懷抱般的溫暖和安全感。

總之,酷咕鴨懶人包巾是目前新手媽媽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高品質的產品,可以為寶寶提供舒適、安全、健康的睡眠環境,同時也能給新手父母帶來更多的放心和安心 2023嬰兒舒眠可重複使用懶人包巾推薦

今年春節,我遇到了好多偶然事件。 正月初四我用夫人的銀行卡去買理財產品(剛辦完退休,取回了公積金),不料買不了。原因是夫人去年換了新卡。第一次買要本人帶身份證簽風險合同。身份證被女兒誤帶到上海去了。快遞回來后,夫人去窗口辦手續,正要買時卻對我說:要不先去看看房子,如果不買房,明天來買也不遲。言之有理,我和夫人直奔九江商住XX區。偏偏就看中了房子。如果沒換新卡,如果夫人不說先看房子,我的錢買了理財產品,首付差錢去哪兒借呀! 買房也是很偶然的。為了換環境,近幾年春節我們年年看房。由于錢不夠,或者房子不如意,每次都黃了。這次兩人都退休了,有公積金,女兒幫點忙,首付夠了。那天看了一下午房,都不滿意,不是采光不好,就是樓層太低。第二天來問售房小姐還有沒有房,小姐給了二單元19或者23樓房子。我要現場看,小姐說沒電梯,爬樓吧。氣喘吁吁到了23樓,仍不是很滿意。回到售樓中心,夫人來了,聽我說客廳視野不開闊就搖頭。 小姐急了,她昨天就說今天請假送孩子報名上幼兒園,上午為了我們才來加班,回程車票都買好了。見我夫人不滿意,她不知此事要拖到什么時候,連忙說東一單元還有間14樓房子。我看了幾套房,知道東一單元房能避免所有缺憾,立馬答應可以。 如果小姐沒急事,如果不出東14樓房子,我們要么三套中選一套,要么這次不買,就不能如愿以償了。 “偶然”還幫我避免了一場災難。 初五晚我夫人去K歌,問我去不?我說沒事去玩吧。看到果盤里削好的蘋果,我說帶點去吧。夫人沒表態。我去廚房拿保鮮袋裝,發現燒水氣灶未關。太可怕了。我驚恐地關了火,出門對夫人說我把燒水一事全忘了。她也吃驚不小。如果我不帶水果去K歌,如果夫人說人家請客自然有水果不用帶,我家一場火災不可避免。 偶然是指事物出乎意料的變化。都說偶然之中有必然。我的“必然”是辦事不要太急,想好了再作決定。對于自己所愛,不能輕言放棄。機會或許就在再堅持一下中發生。當然那種拿保鮮袋發現火未關的事,與這些挨不著邊,只能靠運氣了。 感謝偶然,讓我2017年春節有驚無險,幸福滿滿。 >>>更多美文:情感日志

懷念兒時的中秋節 文/史太群 中秋將至,我卻怎么也感覺不到以往那熱鬧、濃烈的節日氣氛,也許城市本就沒有鄉村的中秋那樣濃烈吧?也否許是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,人們的壓力太大的原因,從而看淡了這有著特殊意義的佳節,就連孩子們也不如我們兒時的那么盼望過節了,他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,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們兒時的豐富多彩。自從我離開家鄉來到這座城市生活,這許多年來,每到中秋月圓時,我的腦海里總會出現那濃濃的佳節的味道,那是我兒時的中秋節。 在我的記憶里,當時家里比較窮,姊妹又多,能吃飽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,平時還要幫著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,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好吃的,才能有時間瘋玩,所以我們特別盼望過年過節了。在我的映像中,過中秋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、好玩、開心,因為我們不但可以吃到母親烙的糖轱轆(就是現在的糖饃,轱轆圓圓的,寓意就是團團圓圓),父親會把自家養的雞,挑最大的殺了,還會到集市上買月餅和一些平時吃不到糕點,當然,更好玩的還是我們自己的節日慶典——打火把和摸秋了。 中秋節的當天,大人們就不會在下地干活了,他們忙著為我們準備節日盛餐,我們也忙著我們自己的事——扎火把,扎火把很是講究的,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稈做成的,大一點孩子用二十根左右,小一點的孩子用十幾根就行了,多了他們拿不動的。首先把干的麻秸稈,選長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,用麻繩一圈一圈扎(捆)好,扎牢固,然后把麥秸草扎在火把的一頭的頂端,為了能讓火把燃燒的更旺,我們會趁著大人忙著不注意時,偷偷的放點油在上邊,火把要扎的緊,玩的時候才能燃燒的時間久,如果扎松了,剛點著不一會兒就會燒完了,那你只有看著別人玩了,所以每個人扎的時候都很用心的,一切準備就緒,只等吃罷團圓飯后,到村頭的空地上玩火把了。 當一輪圓月慢慢升起,高高掛在天際之時,看那村頭大片空地上 的點點火光,隨著我們的奔跑而變換著位置,好似夏日夜空中飛舞的螢火,猶如宇宙間滑落太空的流星,美麗而壯觀。中秋節這天,我們玩的太久,大人們也不會責怪我們,因為打火把過后,還有一件重要的活動,那就是摸秋(秋是指一些成熟的農作物)。 摸秋,也是我們家鄉中秋節 的一個習俗,在中秋節的當晚,允許小孩子到親戚、鄰居家的菜地、果園摘一些成熟的瓜果、蔬菜等作物,稱之為——摸秋,摸,不是偷,不會被大人責怪的。一般,摸得東西大都不是為了自己吃,而是另有寓意,比如冬瓜摸回家后,大人們會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把它送給左鄰右舍的新婚小夫妻,還有一些結婚久了而沒有孩子的人家,寓意是,愿他們早日生個像這個冬瓜一樣白白胖胖的寶寶,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義。 待摸完了秋,已是半夜時分,我們玩的還是意猶未盡, 這時大人們往往就會把我們喊回家,我們一個個滿臉的汗水,像個小花貓。媽媽為我們洗好澡,拿出烙糖轱轆,讓我們吃,寓意我們過了一個團團圓圓,快快樂樂的中秋節,我想這應該就是他們最簡單的幸福吧。 記憶中的中秋節 文/潩水散人 那個中秋,我盼了好久。 沙缸的麥子里埋著紅紅的蘋果,金黃的梨,房梁上懸掛的竹籃里盛放著香甜的月餅,火紅的石榴。我一次又一次撫摸蘋果,無數次對著竹籃流口水,可是母親說,現在不能動,要到過中秋的時候才能吃。 再有幾天過中秋,成了我每天必問的話題,母親總是笑著說,快了。 掰玉米的時候,我期盼著,金黃的玉米就像金黃的甜梨,引得我浮想聯翩,縱使玉米葉劃傷了脖子,感受到的仍然是香甜。割豆子的時候,我期盼著,粒粒飽滿的黃豆總讓我想起甜美多汁的石榴,縱使豆角莢扎傷了手,鮮血凝聚的仍然是石榴的墨陽。挖花生的時候,我盼望著,白嘟嘟、粉嫩嫩的花生,好像一個可愛的胖娃娃,躺在搖籃,流著口水,做著美夢吃東西。 花生拉回家的時候,銀盤已經在東方緩緩升起。那個時候的天好高,透明的天空散發著藍藍的光。火紅的太陽已經西沉,晚霞像一縷縷輕紗,掩映著夕陽害羞的笑顏。遠方的樹木郁郁青青,像一抹遠山,遮擋了遙遠的地平線。村莊已炊煙裊裊,幾縷青煙像舞蹈的姑娘,輕輕搖曳著輕柔的腰肢。神氣的大公雞已經搶占了高高的樹枝,小雞們爭先恐后地在架子上尋找自己的位子。 天漸漸暗了下來,父親廚房拉著風箱,用燒火棍撥弄著爐火,母親將一排排餃子倒進鍋里,時不時拿勺子在鍋里推一把,破舊的廚房散發著溫暖的光芒。我和哥哥圍坐在地鍋旁,看爐火明滅,看餃子翻騰,期待著餃子出鍋。 鞭炮響起,餃子煮好的時候,村子的祭祀活動也漸漸開始。母親把桌子搬到了院子里,水果洗了用碗盛好,在桌子上擺放整齊,放上月餅,端上餃子,母親帶著妹妹拜月。母親說這是向月奶奶祈禱,月奶奶會保佑女孩心靈手巧,保佑五谷豐登,保佑上學高中,保佑生意興隆。月奶奶是誰,母親并不知道,只是說月亮上住著神仙,那上面有天宮,有蟾蜍,還有人在上面搗米。月奶奶是誰,其實我們也不關心,我們知道的是,祭拜結束了,我們就可以吃水果月餅了。可是,母親祭拜很虔誠,皎潔的月光灑在她莊嚴的面龐上,她神情肅穆,嘴里念念有詞,好像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儀式。禱告結束,母親高興地看著我們,她說,月奶奶一定聽見她的禱告了,今年我們一定會有好運,會考出好成績的。 我們一下子圍到桌子旁,母親把為數不多的月餅切成幾份,每人一小塊,又高興地拿出水果分給我們吃。我們慢慢咀嚼著月餅,那甜甜的冰糖,含在嘴里化成絲絲甜蜜,那條條青紅絲磨在牙齒間,化成縷縷清香,那香脆的果仁,滋潤著我們干枯的味蕾,那綿綿的面粉,挑逗著我們流動的口水。輕輕咬一口蘋果,脆甜口齒留香,輕輕聞一下鴨梨,香甜縈繞鼻尖,輕輕含一顆石榴,汁液潤華心靈。我們一碗又一碗搶吃餃子,一個又一個搶吃水果,直到肚皮滾圓,口打飽嗝,還依依不舍。 吃罷飯,我們圍坐在院子里的花生堆旁,邊摘花生邊聊天。 “我長大了,要掙好多好多錢,買好多好多好吃的,給媽媽吃,給爸爸吃,給你們都吃,我們天天吃月餅,天天吃肉餃子”,我總是喜歡第一個說話。母親微笑著看著我,“那你就好好學習,考上大學,掙好多錢,到時候就跟著你享福了。” “我長大了,也要掙好多錢,給你們買好多新衣服,你們再也不用穿爛衣服了”,妹妹高興地擺弄著她的衣服。“好,你長大了,我就有好衣服穿了”,母親很高興。 “我要買個拖拉機,不用自己拉麥子了……” “我要在城里找個好工作,再也不用種地了……” 是時,一彎圓月掛在天空,空氣變得輕柔而透明。促織爭鳴,咿咿呀呀唱著自己的歌聲,微風吹動,嘩嘩啦啦訴說著樹葉的心靈。月光溶溶,暗香浮動,空氣中充滿著我們的憧憬,月光里記錄著我們的心聲。 月圓人團圓,月升合家歡,暫降歌伴月,幸福到天明。 “瀑布的水逆流而上, 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,聚成傘的模樣, 太陽從西邊升起,落向東方。 子彈退回槍膛, 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, 我交回錄取通知書,忘了十年寒窗。 廚房里飄來飯菜的香, 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, 關掉電視,幫我把書包背上。 你還在我身旁” 泰國的中秋節 文/程中學 泰國也有中秋節,也是八月十五這一天。泰國是佛教之邦,與中國的佛教文化有相通之處。中泰友好近鄰,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。受中華文化的影響,中秋節也是東盟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。雖然同為中秋,但各國習俗略有不同,多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。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“祈月節”。同中國人一樣,為了慶祝這個節日,國民也會在這一天“瘋狂購物”。泰國首都曼谷在中秋前夕就會張燈結彩,熱鬧非凡。人們紛紛到這里選購月餅、水果,準備與家人共度中秋佳節。由于地域與文化的不同,泰國人在這一天必吃柚子——象征團團圓圓,還有榴蓮味的月餅。 泰國的月餅也很講究。泰國是一個華裔頗多的國家,尤其在首都曼谷,超過一半的人都有華人血統,因此,月餅也是節日食品,但泰國有榴蓮餡的月餅,這在中國是很少見的。泰國的月餅制成較貴的禮盒,包裝精美,上面的畫大多近似于中國工筆仕女或近代上海的月份牌風格,富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化色彩。 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,各家各戶都要用甘蔗扎成拱門,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。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“八洞神仙”。個個栩栩如生,向祈禱者傳授“八仙過海”,各顯神通。桌上還擺滿了壽桃、月餅之類的美食。據泰國傳說,中秋祈月,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,菩薩神仙們就會“降福生靈”。這與中國人祭拜月神的習俗相似,國度不同,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樣的。 不同的是,中國人在中秋節講究幸福團圓,共同賞月。泰國的中秋節是舉國狂歡的一天。他們或坐游船賞月,或是參加“月滿派對”。蘇梅帕岸島的哈林海灘每到十五,月亮又圓又亮,很多歐洲游客慕名而來賞月,人氣漸旺,最后成了每月農歷十五左右的電音狂歡舞會之“月滿派對”。它與西班牙的伊比薩島派對、印度的果阿海灘派對,并稱世界三大戶外RAVE狂歡舞會。 中秋節,中泰兩國景有不同,慶祝的方式也有所不一,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樣! 欠母親七個中秋節 文/劉希 結婚七年,歷經了七個中秋節,我卻沒回家過一次中秋節。遠嫁的我,又遠在外地打工,逢年過節,都是我們加班忙著趕貨的時候,很難請假回家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。所以,捫心自問,我算一個未盡到做子女責任的女兒。 老家的習俗,每到五月端午節、八月中秋節,無論出嫁的女兒年紀多大,只要父母健在,一定要帶著全家回一趟娘家的。好吃的,好喝的,好用的,兩手滿滿當當,就像那首《回娘家》的老歌——左手一只雞,右手一只鴨,懷里還要抱兩盒大月餅,一路幸福而驕傲地奔回娘家。姑爺要給岳父奉上好煙好酒,不知給岳母買什么好,就悄悄給她衣袋里塞上兩百塊錢。沒想到卻被她老人家發現了,于是,往往一個要給,一個婉拒,老少兩人的推讓中,空氣中流淌著的全是親情的味道。 我一直夢想著在一個中秋節,也和同伴一樣,帶著一家三口,挎著大包小包,在鄰居們的羨慕聲中,走進我闊別已久的家,撲進母親的懷里。母親在灶頭忙活,自家養的雞在鍋里翻騰,滿屋子都是撲鼻而來的農家雞特有的香氣。自己一邊給爐灶添些柴火,一邊和母親絮絮叨叨,東家長,西家短的,也聽母親興奮地說著,比劃著,聊自家,也聊別人家,但唯獨不聊離別日子里的那些想念。 我是母親唯一的女兒。自父親去世后,母親怕增加我的負擔,堅持一個人在農村獨居。當初我遠嫁時,不少鄰居批評我沒考慮母親的難處,說我沒良心,只顧自己幸福,我幾乎都動搖了,可母親卻在一旁為我打氣,她說遇見一個合適的男人不容易,千萬別放棄。也因此,我對母親,不僅懷著深深的內疚,更多的是感激。本來想結了婚以后要好好補償、孝敬她老人家,竭盡所能地讓她晚年過得開心、幸福,哪知自己一直生活不寬裕,想回家一趟都難,因為往返回家一趟就要花掉上千元路費。 母親的中秋節,想必是孤單的。我不回家,門庭一定很冷清。看著別家的熱鬧氣氛,母親肯定是落寞的。七年,漫長的七年,對母親來說,是多么冰冷而殘酷呢?每每期盼落空,失望的母親,是不是也曾在暗夜里獨自垂淚呢,是不是也曾后悔當初那么義無所顧地支持我遠嫁呢?我知道,母親一定是寂寞的,盡管她經常在電話里寬慰我說,鄰居們都管著我呢,我們也常走動的。 前兩天,我給母親郵寄了兩盒月餅,母親在電話那頭連聲嗔怪:“孩子,你費這個心干嘛,那么遠,多不劃算。”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,眼淚一直在眼眶里打轉,心揪得厲害。我那慈祥的母親,您可知道,我欠您的七個中秋節,豈止是幾盒月餅就能代替得了的啊。 母親啊母親,明年,我一定要回家和您一起過中秋節。 中秋節的起源與習俗 文/網絡 “中秋”一詞,最早見于《周禮》。根據我國古代歷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個月,分別被稱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三部分,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,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,在八月中旬,故稱“中秋”。到了唐朝初年,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。 《新唐書·卷十五志第五·禮樂五》載“其中春、中秋釋奠于文宣王、武成王”,及“開元十九年,始置太公尚父廟,以留侯張良配。中春、中秋上戊祭之,牲、樂之制如文”。據史籍記載,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,時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節”;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,故又稱“秋節”“八月節”“八月會”“中秋節”;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,故亦稱“團圓節”“女兒節”。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“月”進行的,所以又俗稱“月節”“月夕”“追月節”“玩月節”“拜月節”;在唐朝,中秋節還被稱為“端正月”。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。關于中秋節的起源,大致有三種: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,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。 我國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習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。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紅棗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。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。在月下,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,紅燭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。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、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樣。 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稱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 在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。在北宋京師。八月十五夜,滿城人家,不論貧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說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,民間以月餅相贈,取團圓之義。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、砌寶塔等活動。明清以來,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;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、樹中秋、點塔燈、放天燈、走月亮、舞火龍等習俗。 今天,月下游玩的習俗,已遠沒有舊時盛行。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,人們把酒問月,慶賀美好生活的“舉杯邀明月”,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,和家人“千里共嬋娟”。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,形式也各不相同,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李碧華:放血  這已是翁國輝第二次來接受“放血”了。  羅醫生看來沒一點人們心目中的大夫形象,他像個牛雜佬——比較高級些的是有一家店,而不必在街頭推木頭車,擺攤。  但他是一個口碑極好的神醫。  羅醫生先在翁國輝頭頂反復循按,找出三處明顯壓痛點:“是這兒嗎?”  “對,一按就痛。”  “不按呢?”  “不按時內部痛。整個頭都痛。”  “別動。”  說時遲那時快,以三棱針刺百會、神庭。針刺之外,均出血數滴。  “刺血療法”在中醫學上有悠久歷史。氣血并行于脈中,充潤營養全身,若正氣虧虛、外邪入侵,氣機便逆亂、壅滯、失調、病痛……  羅醫生說:“氣血凝滯不通,就像溝渠中的水阻塞不去,針刺放血,可通經脈,刺激新陳代謝。”  “但,會流血不止嗎?”  “才黃豆大小,怎會血盡?”  上回放血,量小而色赤,看來沒中要害。  翁國輝回去,發覺頭痛仍未減輕。  這個怪病已困擾他三個多月了。最初隱隱作痛,但越來越猛烈,像錐鉆,像斧鑿,有時還像被利刀一劈分開兩半,注入滾燙鐵漿。  他抱著頭在床上打滾。止痛藥一把一把的抓進嘴,但不消一刻,藥性過了,痛苦依舊。  四十五歲的他,在商場上身經百戰。一度他擁有三間上市公司,和四項物業,金融風暴之后,他的身家少了一截,也不致一蹶不振。沉著應戰,他的事業正在“康復期”——可身體無端出問題。  這間歇性的頭痛,大大影響心情。失控時還罵走了兩名得力助手,駟馬難追。  “既然上次的放血收效不大,”羅醫生端詳一下:“我重手些吧。”  這回他再精細地選準痛點穴位,右手拇、食、中指緊握針身,留出所勾刺的長度,再以左手食、中指緊壓兩旁以凸出穴位,迅速將鋒鉤刺入皮下組織,稍待片刻,將穴位組織內的白色纖維牽拉之,再上下勾割三四次,發出“吱吱”之聲,才倒退出針,使其出血,左手急速拿消毒棉球壓按針孔。放血顯然比上回的量多了。  翁國輝出了一身汗。瞧瞧那染血的棉球,醫生桌上的三棱針、梅花針、七星針、毫針……還有小眉刀。  “好些了吧?”  “我若未好,得動大手術嗎?”  “一般來說,血脈瘀阻、感冒、血管神經性或風邪之類的頭痛,都管用。”  “我猜我是撞邪。”  三個多月前,某日,路過中環橫街一家小店。他遇上當年在加拿大的大學同學王偉誠,和他太太寶兒。王偉誠雖然老了一點,也有個小肚腩,但輪廓還是不變的。  夫婦在這小店忙著,為中環白領麗人提供水果、蔬菜沙律、營養三文治、鮮榨果汁。忙得不可開交。  寶兒一抬頭,見到翁國輝。她道:“咦?是你——”  她如前素凈、白皙,身穿粉綠色的圍裙在給客人榨果汁。西瓜汁。  王偉誠熱情地招呼他:“老同學,要點甚么?快說!給小弟一個面子。”  翁國輝身價財富大他十倍,但王偉誠完全不當一回事……  兩回放血之后,最初舒服一點,可是睡眠欠佳,耳鳴、幻聽——不久,頭又開始痛了。還惡心、偏盲、怕光……  羅醫生皺眉。  他在翁國輝耳背耳根的血管摸索,挑了中間一條。指腹在局部輕揉,待之充血。血管更顯露了,選準之后,以小眉刀迅速刺割,靜脈血管破裂,任血自流。為了病情,他輕擠局部,這回射血呈黑色,加速放出,直至見到赤血了,方才止住。  “看來絡中瘀血已散盡。”羅醫生道:“你用手按緊棉球,傷口凝結才放。”  羅醫生又笑:“頭痛小病而已,就數你例外。放心吧,保證不會復發!”  “這下可斷尾了,保證?”  ——三天后,翁國輝氣沖沖地推門沖入:“你這庸醫!騙子!非砸你招牌不可!”  “甚么?”羅醫生愕然:“我行醫二、三十年從來沒遇上找晦氣的病人,這是頭一遭。”  “他媽的你把我身上的血放光了,頭仍然痛得死去活來。還說是甚么‘神醫’!我要報警抓你!”  又把桌上的針藥雜物,橫掃落地,一片狼藉。  “刺血放血,旨在攻逐邪氣,”羅醫生百思不解:“究竟你真正的痛點在哪兒?”  又道:“坐下來,我再治理不好,原銀雙倍奉還!”  看來也不服氣,鐵了心,為了聲譽非治個水落石出。  翁國輝指著太陽穴:“這兒!轟轟然的痛!”  “好!”  醫生取太陽穴,配率谷穴。先以手按揉患處,血管充盈,持針點刺,一見血流,小號玻璃火罐即閃火后罩在該部位,牢牢吸住,使血抽出。留罐十分鐘——  “唉!”  羅醫生喟然長嘆。  刺絡拔罐后,血跡猶存。  他對翁國輝道:“有一黑色血點,力拔不出。”  “這是根源嗎?”  “對,是根源。”  “放不掉嗎?”  掏出一迭鈔票,雙倍醫藥費:“翁先生,我無法把你治好,對不起!”目送他悻悻然離去。  羅醫生道:  “那黑點,是‘妒恨’——只靠自己才治得。”  翁國輝一怔,頭也不回。  他明白了。  很多很多年前,青春少艾,他和王偉誠都同時愛上了同學寶兒。  寶兒嫌他浮躁,又工于心計,雖是菁英,卻選了王偉誠,情深一片。  自此,王偉誠做paper的計算機常出岔子,八十多頁的心血一下子刪掉,無奈重頭再來。  半工讀掙得旅費,好與寶兒度假之前夕,機票和錢包無故失蹤。  在校中總被教授針對,被懷疑剽竊他人的研究報告。  翁國輝在他沮喪之際,及時來安慰他、支持他。  畢業后,二人在同一公司服務。王偉誠的成就不及翁國輝。不知如何,被人打小報告誣蔑,只得黯然離職。  他自己開公司,稍見業績,便遭波折。辛苦供得一層樓,因負資產,斷供后成為銀主盤,馬上被某一個集團買下來。據說裝修、家具、化妝桌不許變動。  后來,王的公司還受敵意沖擊,終于清盤。  很久沒與當年的老同學聯絡了,翁國輝的際遇和手腕,比他高明多了。很念舊,馬上會來表示“遺憾”,暗地竊笑。窮途潦倒?自己所部署的一切,逼對手走上末路?  不不不。即使王偉誠失去所有,清麗體貼的寶兒,仍在他身邊,不離不棄,同甘共苦。他有她!二人開了這家小店。一切從零開始吧。相濡以沫仍是快樂的。  是的,這天,翁國輝路過。  卑鄙的他費盡心思,耍盡手段,但永遠得不到的心上人,別人的女人,在榨西瓜汁,擦汗時隨手一揚,一顆小小的、黑色的西瓜籽在空中橫過,無意地剛好貼在他的太陽穴。  他把它拈掉。  但那小小的、黑色的痛點,那“妒恨”、沮喪、失望、自卑、空虛、不滿、憤怒……早已植在該處,終生深埋。那種刻骨的痛,即使他放盡一身的血,也治不好。 李碧華作品_李碧華散文精選 李碧華:蒸發 李碧華:不要讓他收到信 李碧華:一根繡花針分頁:123

 


桃園嬰兒舒眠無漂白懶人包巾推薦 高雄絲棉混紡護頭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的材質是否會引起過敏反應?台中有機棉護頭包巾推薦 台北超吸水無漂白懶人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在哪裡可以購買到?

arrow
arrow

    e86gjcx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